微信扫码,关注“企微云”公众号完成申请
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
我要投稿
作为一个销售“老炮”,我见过太多新人每天忙着加微信、跑饭局、参加各种行业活动,看似人脉圈越来越大,业绩却始终原地踏步。
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掉进了同一个陷阱——把80%的精力花在了“无效社交”上。
一、先搞清楚:什么才是销售眼中的“无效社交”?
刚入行时,我的领导曾问过我一个问题:
“如果你每天陪客户喝酒到凌晨,对方却永远不签单,这种社交算不算有效?”
当时的我觉得“感情到位了自然能成”,直到后来遇到一位制造业客户才明白真相。
那位老板每次见面都热情寒暄,夸我“小伙子很会来事儿”,但合作事宜却始终停留在“下次再说”。
直到有一次他酒后坦言:“小李啊,你人确实不错,但你们的方案真的解决不了我们生产线的效率问题。”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
无效社交的本质,是双方价值的不对等。
除了能提供情绪价值、带来能力提升、或者直接创造实际利益这三种关系,其他社交都是在浪费时间。
就像你加了1000个行业群,每天发广告、点赞互动,却从未从中挖掘到一个真实需求的客户,这些关系链不过是手机里的僵尸粉而已。
二、客户比你更讨厌无效社交!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客户,会愿意把时间留给什么样的销售?
是每天发“早上好”“记得吃饭”却从不了解你业务痛点的人,
还是能一眼看出你公司库存周转慢、主动提供供应链优化方案的人?
我曾服务过一位连锁餐饮老板,他说最烦两种销售:
一种是“彩虹屁选手”,开口就是“张总您太有魄力了”,却连门店选址标准都不清楚;
另一种是“数据机器”,甩一堆报表说“我们的系统能提升30%效率”,却不管你的收银台高峰期根本缺的是人工调度方案。
客户的时间比你更宝贵,他们筛选合作伙伴的逻辑很简单:
你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或者让我感觉舒服。
就像我之前服务的一位教育机构校长,她愿意每周和我喝下午茶,不仅因为我能精准推荐适合他们校区的管理系统,更因为我会分享其他同行应对招生淡季的实操经验——这些聊天不是单纯的“套近乎”,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输出。
三、只靠“搞关系”或“拼利益”?都走不远!
前几年行业里流行过两种极端:
一种销售把“搞关系”奉为圭臬,每天研究客户的生日、爱好,甚至帮客户接孩子放学,结果客户一旦换了岗位,关系就断了;
另一种销售迷信“利益至上”,靠低价回扣抢单,最后陷入价格战泥潭,客户转头就跟着更低报价跑了。
真正聪明的销售,会把“情绪价值”和“实际价值”炼成“组合拳”。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跟进一位科技公司采购总监,第一次见面时发现对方办公室摆着曼联球衣,闲聊时就分享了自己去老特拉福德球场的经历(情绪价值),但紧接着就递上一份针对他们研发部门的设备升级方案,测算出每年能节省15%的研发损耗(实际价值)。
后来总监说:“和你聊天很开心,但最终让我决定合作的,是你懂我的工作痛点。”
这就像谈恋爱,光有“眼缘”(情绪价值)不够,还得看“家境”(实际价值),两者缺一不可。
情绪价值能让客户打开心门,实际价值能让客户坚定选择,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从“过客”变成“合作伙伴”。
四、高效社交的3个实操建议
1. 给每一次见面设置“价值锚点”:
见客户前先问自己:这次能提供什么?是一个行业数据报告?还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思路?
哪怕只是分享一个有趣的行业案例,也要让客户觉得“见你一次有收获”。
2. 用“问题清单”替代“话术套路”:
与其背熟100句寒暄语,不如提前研究客户的业务痛点,准备3个能戳中他需求的问题。比如问餐饮客户:
“您现在门店会员复购率大概多少?有没有遇到过会员体系升级的难题?”
3. 定期清理“社交库存”:
每季度梳理一次客户名单,把那些半年没互动、也没明确需求的联系人归档,把时间留给真正有潜力的“高价值关系”。
最后想说,销售的时间就像手里的预算,花在无效社交上就是“亏损”,花在价值交换上才是“投资”。
记住:客户不会因为你陪他喝了10次酒就签单,但会因为你帮他多赚了10万块而主动续费。
从今天起,把“无效社交”的时间省下来,要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么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才是销售该走的“捷径”。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2025-01-07
2024-10-30
2024-10-30
2025-01-23
2024-10-30
2024-10-30
2025-01-15
2025-01-15
2024-10-30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