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企微云”公众号完成申请
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
我要投稿
销售圈里有一句话:
“只要客户没说不,那就是有戏。”
但现实里最让销售头疼的往往不是明拒绝,而是—— “我再看看吧。”
这七个字,听起来轻描淡写,背后却是千种信号混在一起。
有的真在比较
有的其实不想买
还有的,就是怕承担责任
更麻烦的是,很多销售一听见再看看,下一个动作就是:
那您看看完,我再联系您哈。
那我等您消息。
这等于自己把线索主动变冷了。
所以我们今天这篇,就是来把“再看看”这句话彻底拆开讲——
它背后到底有几种客户
每类客户怎么应对
话术怎么说
管理者怎么把这件事产品化到销售动作里
你不用背套路,只要把客户是哪一类分清楚,应对基本就不会错。
我也做了一套销售管理的系统模板,用的简道云:
有基础免费版,自取
https://s.fanruan.com/ek0g5
01
为什么所有销售都怕客户说再看看?
因为再看看是中文里最模糊最含糊的一句话之一。它既可能是:
“我不想买,但不好意思明说”; 也可能是:
“你说的我没听懂,我怕被坑”; 甚至也可能是:
“我手上有三家,我还在比较”; 更可能是:
“我不敢拍板,我怕出事。”
你会发现:“再看看”不是一句话,是四种情绪、三种风险、两层顾虑混在一起的表达。
所以销售最怕不是再看看,而是—— 你不知道客户是哪种“再看看”。
你不知道,那你就瞎跟。
你瞎跟,那客户就真的成冷线索了。
02
再看看背后,其实就三类客户
你会发现,甭管行业、产品、企业大小,再看看背后的客户,其实就分三类。
90% 的销售被再看看拿捏,是因为把这三类搞混了。
第一类:信息型犹豫(本质:没看懂)
这类客户通常表现为:
问的问题都比较基础
经常说“我再研究研究”
听你讲产品听得很认真,但始终不往决策走
他不是怀疑你,他是没搞懂你
你要记住:人对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本能是抗拒的,不是因为不买,是因为怕风险。
这类客户的再看看,其实是在说: “我暂时没看到你的价值。”
不是不需要,是没理解、没看懂、没感受到价值。
第二类:比较型犹豫(本质:没对比出差异)
这类客户有几个典型特征:
总是问:“你们跟 XX 有啥不一样?”
你讲功能,他就问价格
他不是没需求,他是怕“买贵了”
时不时冒一句:“我再看看其他家的方案”
其实意思很明显:“你还没给我一个让我选你的理由。”
你要知道一点:客户不是选便宜的,而是选最容易向上汇报的。
能不能让他拿你的方案去给领导解释,是核心。
第三类:风险型犹豫(本质:怕背锅)
这类客户往往这样:
需要很明确
对你也不排斥
预算也不是问题
但始终不拍板
经常说:“我再看看流程”、“再看看内部评估”
你是不是觉得他像个伪需求? 其实不是——这种客户是不敢承担风险。
他不是不买产品,而是怕买错产品,你把风险降下来,他就立刻往前走。
03
三类客户对应三种策略(别混用)
很多销售会把所有再看看都用一句—— “那我发您点资料,您再看看?”
这话没错,但没用。
再看看背后的逻辑不一样,你的策略必须也不一样。
应对策略 1:信息补齐法(针对信息型客户)
这类客户的核心是没看懂,所以你要做的不是再说服,而是三个动作:
动作 1:帮客户弄清楚他的核心问题
“老板,我先确认一下,您现在最困扰的点是 XX,对吧?”
销售很多时候讲太多功能,但客户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
动作 2:用数据和案例让客户看见价值
信息型客户不怕你讲多,就怕你讲虚,最管用的是数字、案例、行业对标。
动作 3:场景化演示,让客户看懂产品
展示比解释有效 10 倍。
你不用讲:“我们功能很强大。”
你直接演示: “你看这个流程,过去需要 3 步,现在只要 1 步。”
这就是看得见的价值。
图源网络
应对策略 2:差异锚定法(针对比较型客户)
这类客户你讲一堆功能没用,他要的是为什么选你。三个动作:
动作 4:帮客户明确评估标准
比如说:
功能满足度
上线周期
风险控制
行业经验
服务能力
你帮他整理,他就能选你。
动作 5:提供可量化差异(ROI、效率、成本)
销售别怕讲量化的差异,这不是吹牛,是帮客户对齐内部评价体系。
动作 6:给客户上级最关心的那句话
很多销售以为客户不买,是因为你说服不了他,其实是: 他不知道怎么去说服他老板。
你要给他话术、材料、数据,他才能推得动。
应对策略 3:风险降低法(针对风险型客户)
风险型客户不是没需求,也不是没预算。 他只是怕:
出问题
项目失败
领导问责
影响绩效
年终背锅
所以策略很简单:把风险降下来,让他安全感上来,三个动作:
动作 7:提供低风险方案(小范围试点)
你不能说“整个项目一次性上”,他更怕。
你应该说:“先从一个流程开始,不影响现行业务。”
动作 8:交付保障透明化
给客户看:
项目节点
服务流程
风险点怎么控
交付验收标准
有明确路径,他心里就不虚。
动作 9:帮客户准备内部汇报材料
这招太管用了。
你给他 PPT、ROI 数据、预期效果,他拿去就能给领导讲。
04
九个话术动作:简单、自然、不销售腔
这部分你可以完全拿去给团队培训。
针对信息型犹豫——3 个话术
① 价值澄清式(让客户觉得你在帮他)
“老板,我感觉我们可能还没对齐您最关注的点,我用两分钟帮您梳理一下现在这个环节到底卡在哪,您看看是不是这样?”
② 场景化演示式(让客户看到真实场景)
“我给您还原下像您这类公司的日常流程,用我们这个功能后一天是怎么跑的,您看了会更有感觉。”
③ 结果可视化式(给结果,不给空话)
“XX 企业用了三个月,流程时长从 8 小时降到 2 小时,您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的情况,看是不是类似。”
针对“比较型犹豫”——3 个话术
④ 评估标准引导式(避免陷入单纯比价格)
“您现在主要从哪几个维度去比较?我帮您把每个维度的信息补齐,让您选得更快,也方便您跟领导汇报。”
⑤ 差异锚定式(告诉客户你哪里最强)
“从您刚才说的业务情况看,真正影响 ROI 的其实是 X 点,而我们在这个点上是专门做过深度优化的。”
⑥ 上级汇报友好式(帮客户解决‘汇报难’)
“如果您要给领导做汇报,我建议重点讲两个点:可量化效果 + 风险可控。我可以帮您整理成一页纸。”
针对“风险型犹豫”——3 个话术
⑦ 低风险试用式(降低客户心理负担)
“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小范围试跑,不动您现有流程,效果出来您再决定下一步。”
⑧ 交付保障式(让客户觉得“不会翻车”)
“您担心的点我理解,我给您看一下我们在同行项目中的交付步骤,包括里程碑、验收节点、风险控制方式。”
⑨ 替客户背书式(帮他解决‘怕领导问’)
“我给您准备一份内部汇报简稿,您拿去就能讲,重点就是 ROI、上线风险、行业经验三块。”
05
把再看看变成团队可控的机制,而不是拼经验
很多企业的问题不是销售不会跟客户聊天,而是—— 公司没有机制让销售知道“遇到不同客户该怎么跟”。
所以“再看看”变成销售随缘发挥,导致:
有的人跟得好
有的人跟得烂
有的人不敢问
有的人问到客户烦
如果你是管理者,建议把这件事做成机制:
① 在 CRM 里给再看看设置分类标签
不是“无需求”,而是:
信息不足
对比中
风险顾虑
待内部沟通
当你看到不同类型,你就知道销售下一步动作是什么。
② 把九个话术操作做成 Playbook
比如:
客户问“你们跟 XX 有啥区别?” → 触发动作 4
客户说“我们内部再确认下” → 触发动作 7~9
客户说“我回去研究研究” → 触发动作 1~3
销售新手一下子就能跟得很稳。
③ 在复盘里重点看犹豫点而不是成交没
你会发现两个事实:
能识别客户属于哪一类犹豫的销售,成交率明显更高
把再看看转成明确犹豫后,线索死亡率会下降 30% 以上。
最后总结下:
一句再看看,考验的不是话术,是你的销售动作
你会慢慢发现:
“再看看”不是拒绝,是一个信号,真正的高手不是靠嘴硬,而是靠方法。
识别客户 → 解除顾虑 → 给到安全感
才是把销售做成体系的关键。
一句再看看, 要么成为客户流失的起点,要么成为你销量增长的起点。
关键就在于—— 你能不能听懂他说的是哪一种“再看看”。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2025-04-17
2025-07-18
2025-09-15
2025-07-18
2025-04-12
2025-05-22
2025-09-05
2025-02-20
2025-09-12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