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企微云”公众号完成申请
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
我要投稿
“最近市场太难了。”
过去三个月,我跟二十多位中小企业老板聊,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销售签不动单、客户拖着不下决策、老客户也在压价。
但我想说句可能不太好听的话:市场从来不“好”或“不好”,它只是淘汰了旧打法。
做了10年销售管理咨询,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
老销售抱怨:“现在客户都精得很,报价压得比成本还低。”
新销售委屈:“跑了几十个拜访,客户说再研究下,就没下文了。”
老板抓狂:“怎么业绩一直起不来?我加预算、加人手,为什么还是没效果?”
问题的本质不是市场不给机会,而是你的团队还在用3年前的打法,去应对今天的客户。
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你觉得“市场不好”?为什么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动作,却换不来结果?以及——更重要的,如何用一套“新打法”,让销售团队在这两年活下来、跑起来。
你可能会问:客户预算确实紧,市场环境确实在变,难道不是外部环境导致的?
是的,环境在变,但最致命的问题是:你的打法没跟着变。
我把这些年在企业诊断中最常见的3个“老掉牙”打法,梳理给你:
1. 还在靠“人脉”而非“策略”
老方法:找关系、走后门、拼价格,靠资源换单子。
新现实:采购越来越理性,决策链更复杂,关系的作用在递减。
举个例子:一个做设备的老板跟我说,他们的销售总监关系很广,但最近两年老客户还是一个个流失了。为什么?因为竞争对手已经能拿出更专业的ROI方案,客户决策人更信“方案+数据”,而不是一张熟脸。
2. 团队还在打“散兵战”而非“阵地战”
每个人都靠经验作战,销售打法全凭个人能力,缺乏标准化方法。
结果是:一个牛人能签单,但团队无法复制成功。
你去看业绩好的公司,不是人厉害,而是打法可以复制:从客户定位到拜访策略,从需求挖掘到推进节点,每一步都有标准动作。
3. 销售动作滞后,缺乏敏捷调整
市场变化了,产品还用老方案,销售还在讲老话术。
客户要解决新问题,你还在卖旧功能。
这就像2025年了,你还在用2019年的PPT去讲客户故事,怎么可能打动对方?
——如果你听到销售天天说“客户没预算”,那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团队已经跟不上客户节奏。
老板们,请先问自己一句:
“我们的销售打法,有多久没有更新了?”
我们聊聊:到底什么才是“新打法”?如何让团队从混乱的“人治”,转向标准化、数据化的“系统打法”?
很多老板一听“打法”,脑子里想到的还是:改话术、调价格、增加拜访量。
但我想说:这都是战术,不是打法。
真正的“新打法”,是能让销售团队可复制、可量化、可迭代的作战体系。
我总结了3个关键转变:
过去,我们靠“感觉”判断客户:
“他看起来很感兴趣。”
“他应该有预算。”
“他犹豫是因为价格问题。”
这种靠猜的方式,在今天几乎是必输局。
新打法是什么?
用数据说话:
通过行为数据判断客户成熟度(比如打开了几次方案邮件、参与了多少次技术交流)。
设立意向评分机制(按拜访频率、方案互动、采购流程推进来打分)。
用数据驱动销售动作(比如评分<50的客户不做报价,评分>80的客户直接拉进决策推进会)。
案例:
有一家工业设备公司,过去销售跟进全靠感觉,结果时间都花在了没预算的小客户身上。
他们后来建立了“线索意向评分模型”,用拜访频次、技术交流次数、客户内部采购流程推进情况等维度量化客户意向。
结果是什么?
销售自动筛掉了40%的无效跟进,订单转化率反而提升了30%。
你有没有发现:
现在客户根本不想听你产品多牛,而是想听你怎么解决TA的具体问题。
所以,新的打法一定是场景化销售:
先理解客户的场景(运营效率、成本压力、合规风险……)。
再给出针对场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产品介绍)。
让客户看到ROI(投入产出比,而不是“功能列表”)。
举个例子:
同样卖一款CRM,老销售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CRM可以管理客户、跟进销售、做报表,功能很全。”
新打法的销售是这样说的:“你们现在的客户管理表在Excel上,经常出错,还得靠人手更新?我们有个‘业务节点自动提醒+销售漏斗分析’方案,可以帮你减少至少30%的流失客户。”
客户要的不是产品,是解决方案。卖场景,才能切中客户痛点,让他觉得“不买你的是损失”。
过去,销售全凭个人能力推进客户:
A销售很能聊,客户进展快;
B销售内向,客户就一直卡在初步沟通阶段。
新打法是什么?
用“节点推进机制”取代“人盯人”。
每个客户从线索—意向—方案—谈判—签单,明确推进标准。
每个阶段设置具体动作(比如意向阶段至少做3次深度拜访,方案阶段必须有决策人参与讨论)。
配合定期复盘,及时发现卡点,调整推进策略。
这样,销售不再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走一条标准化的作战路径,老板也能看见每个客户卡在哪个环节。
一句话总结:
新打法不是一个新技巧,而是一套数据驱动、场景导向、系统推进的销售作战体系。
看到这里,很多老板会问:
“听懂了,但怎么落地?我怎么在公司里搭这套打法?”
我就给你讲落地方法:如何做销售诊断、建立节点推进机制、做高频复盘,让新打法真正跑起来。
三、如何落地“新打法”?一套可执行的操作清单
很多老板看完前两章会说:“理念我懂了,但怎么做?我团队没有大厂的资源,能落地吗?”
能,而且必须能。
新打法的核心就是:用一套可复制、可执行的机制,替代“靠人拍脑袋”。
我给你拆成3步:诊断 → 节点推进 → 高频复盘。
做任何优化前,先搞清楚:客户在哪一步掉队最多?
怎么做?
把客户旅程拆开:
线索获取(客户从哪里来)
意向培养(客户是否愿意深入交流)
方案报价(客户是否愿意进入采购环节)
谈判签约(客户是否有明确决策)
用数据标注掉点率:
100个线索,多少愿意见面?
10个见过面的客户,多少进入方案阶段?
5个给了方案的客户,多少签单?
举个例子:
一家做工业零件的企业,以前觉得“市场太小”。我们帮他拆路径后发现:
线索到意向掉点率70%(客户愿意见面的太少),问题出在初期触达方式落后;
意向到方案掉点率50%,问题出在销售不会做需求挖掘;
谈判阶段反而掉点率低,说明报价和竞争力没大问题。
结论:
不是市场不好,而是前两步做烂了。
这是整个打法的核心:让销售推进客户有抓手、有标准,而不是“凭感觉”。
怎么做?
明确销售流程的5个关键节点:
线索节点:潜在客户是否被有效触达?(如至少2次主动联系、了解基本需求)
意向节点:客户是否表达了明确兴趣?(如参加了演示、给了核心需求)
方案节点:客户是否愿意评估解决方案?(如参与过方案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谈判节点:客户是否有决策意向?(如组织内部采购会议、明确预算)
签约节点:进入合同谈判或确认采购流程。
每个节点设“动作标准”:
线索节点:至少3次触达+了解需求背景。
意向节点:必须有决策人参与的深度拜访。
方案节点:输出ROI测算报告+客户反馈。
谈判节点:至少1次内部复盘+决策人单独沟通。
用看板管理客户进度:
用Excel或CRM做一个“销售漏斗+节点推进看板”,老板一眼看出:客户卡在哪,谁负责推进。
这样,销售团队不再是“各玩各的”,而是走一条标准化的推进路径。
很多团队失败在:只总结结果,不复盘过程。
复盘是让打法不断迭代的核心工具。
怎么做?
周复盘:小步快调
每周一次小型复盘:拜访是否有效?客户推进是否符合预期?
用数据+案例复盘,而不是只听销售讲感受。
月复盘:调整策略
每月一次团队复盘:掉点率高的环节,改打法。
比如发现“方案阶段掉点率高”,就安排产品经理/技术一起优化方案演示流程。
季度复盘:更新打法
每季度全面复盘,更新节点动作标准。
一句话:
复盘不是找背锅,而是让团队一次次打得更准。
有家做B2B SaaS的企业,过去签单周期平均8个月,销售推进全靠人盯人。
我们帮他们做了节点推进+复盘机制后:
平均签单周期缩短到5个月;
销售能明确知道客户在哪个阶段卡住,不再无效拜访;
老板每天看看板,能立刻找出问题环节,而不是等月报才发现问题。
做到这3步,你的销售团队就能从“盲打”,转变为“有节奏、有抓手”的系统推进。
很多老板都有这个困扰:
销售话多事多,天天说在跟客户,结果月底一看业绩:没动静。
销售每天忙得要死,客户一大堆,签单却没进展。
自己只能天天催、天天盯,但精力耗得快,效果还不好。
本质问题是:老板没有抓到管销售的关键点。
销售管理的核心,不是盯人,而是盯机制+数据。
我给你3个落地抓手:
很多老板只看一个指标:签了多少钱。
但业绩是结果,不是过程,只看结果等于事后才知道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新打法的做法:
用数字化仪表盘,把过程指标量化出来,让老板一眼看懂每个销售在干什么。
关键看3类指标:
活动指标:
每周有效拜访次数(区分“闲聊拜访”和“推进拜访”)。
方案输出数量(有多少客户进入实质性方案沟通)。
推进指标:
客户在漏斗中的分布(多少在意向、方案、谈判阶段)。
各阶段掉点率(在哪个环节流失最多)。
结果指标:
签单金额、回款进度。
哪怕没有CRM,用Excel+周报也能做:
每个销售周一上报客户漏斗进度(X个客户在谈判,Y个在方案,Z个在意向)。
老板一看:卡在哪?谁在推进?谁在拖?
一句话:把销售过程数据化,业绩心中有数,不用天天打电话催进度。
很多老板说:“销售嘴上说客户有戏,结果一直不签。”
这是因为:没有推进承诺机制,销售说什么都不用负责。
怎么做?
每个客户推进节点,销售必须做“明确承诺”:
时间承诺:比如“本周内促成客户内部决策会”。
动作承诺:比如“提交ROI方案并获得客户反馈”。
老板只需要看承诺完成度,而不是盯人问“你干了什么”。
效果:
销售知道自己每周要交付的,不是“嘴上的进度”,而是有结果的动作。
不要临时想到什么就开会,要有固定节奏。
周会:每周固定时间,快速对照仪表盘,找问题、布置下周重点客户推进。
月复盘:复盘掉单案例,找共性问题(话术、方案、竞争力)。
复盘不是找背锅,而是:
哪个环节掉点最多?
哪个客户推进卡住?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团队突破?
老板重点做什么?
少管销售怎么做,多帮他们解决推进障碍。
这样,老板不再是“逼单人”,而是机制设计者。
销售不再觉得被盯,而是在一套有节奏的机制中被推进。
一个做机械设备的企业,老板以前天天在群里催:“这个客户谈得怎么样了?”
我们帮他做了仪表盘+节点承诺+周复盘,3个月后:
老板每周只看一次仪表盘+开周会,管理时间减少了一半;
销售自己主动汇报进度,签单周期缩短了20%;
团队执行力更高,销售觉得“有方向、有抓手”,离职率降低。
老板们记住一句话:
机制替代人盯人,数据替代情绪化管理。
你不用天天追着销售跑,但所有客户进展,你一清二楚。
五、30天升级你的销售打法:行动清单
看完前面,你可能会觉得:道理都懂,但这么多动作,怎么在公司里推起来?
别急,我把落地步骤拆成30天行动计划,你只要照做,团队就能跑起来。
目标:知道问题在哪,别盲改。
行动:
把销售流程拆开:
线索→意向→方案→谈判→签约。
统计掉点率:
每个阶段有多少客户流失?
哪个环节掉点最多?
和销售一对一访谈:
客户为什么推进不下去?
是话术问题?方案问题?还是决策链太长?
输出:一张“掉点诊断表”,老板一眼看出:最大短板在哪个环节。
目标:让销售知道每一步该干什么。
行动:
定义5个核心节点:
线索 / 意向 / 方案 / 谈判 / 签约。
给每个节点设动作标准:
例:意向节点=3次深度拜访+决策人确认需求;
方案节点=提供ROI测算+客户反馈。
做一个推进看板:
Excel或CRM都行,客户在哪个阶段、谁负责推进、下个动作是什么,一目了然。
输出:一张“客户推进看板”,每天更新。
目标:不靠催,数据说话。
行动:
挑3类核心指标:
活动:有效拜访次数、方案输出数。
推进:客户在各阶段分布、掉点率。
结果:签单金额、回款进度。
周报机制:
每周一,销售更新仪表盘,老板看数据找问题,不问“你这周干了啥”。
输出:一张“销售仪表盘”(可用钉钉宜搭客户通)。
目标:让打法不断优化,销售有明确承诺。
行动:
周会:
每周30分钟,销售汇报客户推进承诺:做了什么?下周要完成什么?
月复盘:
复盘掉单案例,找共性问题(话术、方案、竞争力)。
调整动作标准:
比如方案掉点高,就加强ROI分析或邀请技术顾问参与。
输出:一个“销售推进复盘表”,明确每个客户下一步动作。
老板管理压力下降:不用天天追着问进度,看仪表盘就行;
销售更聚焦:不再到处乱跑,知道每周的关键动作;
签单周期缩短:客户推进更有节奏,掉点率明显降低。
市场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淘汰的是旧打法。
当你的销售团队还在抱怨客户没预算,竞争对手已经用新打法拿下了订单。
30天,升级你的打法,让团队重回增长轨道。
我是「管理加速器」,一个做过10年To B管理实践的老师傅,
不讲概念,只讲管得住、能落地、见真章的管理办法。
如果你对本文的落地方法和工具感兴趣,欢迎与我交流咨询,免费领取试用。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2025-08-19
2025-08-19
2025-04-17
2025-07-18
2025-09-15
2025-04-10
2025-07-18
2025-04-12
2025-02-20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