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

销售动作多、业绩低?用“三查”模型就能一眼看出问题!

免费试用
 
销售动作多、业绩低?用“三查”模型就能一眼看出问题!
发布日期:2025-11-21 17:14:33 浏览次数: 108 来源:ziko聊销售管理

每天走访客户、打电话、跟进报价,销售忙得跟风似的,但月底一看报表,业绩还是低得让人心慌。


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都非常普遍:销售看起来动作多,实则业绩却不见涨。


你可能会想,问题出在哪?


  • 是销售不努力

  • 还是方法不对?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可落地的方法——三查模型,帮你从


  • 动作

  • 质量

  • 结果


三个维度,一眼看清销售团队的问题所在,让忙碌但低产出的局面彻底改变。



前言



什么是三查模型?


三查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三个维度去查:


  • 查动作:销售到底做了什么?

  • 查质量:动作做得如何?有没有实际效果?

  • 查结果:这些动作带来了什么产出?业绩有没有跟上?


这套方法的核心特点是:简单、可落地、能快速找到症结。


无论你是老板、销售经理,还是团队负责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做团队自查或辅导。



01



查动作——看销售到底做了什么?


很多销售团队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忙碌:


  • 电话打不停

  • 客户走访不断

  • 邮件一封接一封


可实际到月底一看业绩,却发现成果平平,问题往往出在:动作多,但没有重点,没有方向。


动作多不代表有效,第一步要确认销售每天到底在干什么。



1. 列出所有动作

先把销售每天可能做的动作列清楚,这里不仅仅是拜访客户或打电话,而是要把所有动作具体化、量化。常见动作包括:


  • 电话联系:客户电话沟通、潜在客户初步沟通

  • 拜访客户:面对面沟通、需求调研、方案演示

  • 邮件沟通:报价、方案发送、跟进提醒

  • 报价/合同操作:制作报价单、合同草拟、审批提交

  • 跟进客户:追踪客户反馈、推动决策

  • 方案制作/内部讨论:为客户定制方案,内部讨论商机策略

  • CRM 记录更新:记录商机状态、客户信息、沟通内容


落地建议:最好用一张清单列出所有动作类型,让销售自己对照记录,避免遗漏。


这一步不仅帮助管理层清楚动作类型,也让销售自己意识到每天都做了什么。





2. 统计数量和频率

动作列出来后,要统计每个销售在一定周期(建议一周)内的实际动作数量和频率:


  • 每周打了多少个电话

  • 拜访了多少客户

  • 发送了多少邮件

  • 跟进了多少商机

  • 制作了多少方案


统计时要注意两点:


  • 量化:用数字呈现真实动作,而不是靠口头汇报或记忆

  • 对比计划:把实际动作和既定计划、目标对照,看看是否偏离


落地技巧:


CRM 系统能自动统计电话、拜访、邮件和商机更新,减少人工统计。


可以用简单表格把每类动作每周数量列出来,颜色标注完成率:


  • 红色低于目标

  • 黄色接近目标

  • 绿色达标


这样一来,你就能清楚看到:


  • 某个销售每天打电话 50 个,但拜访关键客户只有 1-2 个;

  • 或者发送邮件很多,但跟进核心商机几乎没有。




3. 对照目标和计划——动作是否有价值

动作再多也不等于高产出,关键是动作做得有没有覆盖到重点客户和关键商机。


  • 检查动作分布:哪些客户被频繁联系?哪些客户几乎没动?

  • 识别低价值动作:一些动作虽然量大,但对业绩贡献有限,例如一直联系已经明确拒绝的客户,或者反复跟进低潜力客户

  • 发现重点遗漏:真正的核心客户、重点商机,如果动作少或跟进不充分,就说明销售方向不对


落地示例:


在 CRM 系统里,给客户按潜力打标签(A/B/C 或 高/中/低),然后统计每个销售在不同标签客户上的动作数量


一看就能发现:销售每天打电话 60 次,拜访 4 个客户,但全部是低价值客户,高价值客户几乎没动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不仅能看到“动作量”,还能看到 动作是否有价值、是否对业绩产生影响。




02



查质量——动作做得如何?


动作做了,但做得好不好才是关键,查动作的下一步就是查质量——


就是要评估每个动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推动销售向成交靠近。



1. 电话/拜访的有效性

电话和拜访是销售最核心的前端动作,但很多时候,销售的电话打得多、拜访频率高,真正推动商机进展的很少。


判断标准


  • 客户回应情况:客户有没有接听电话、回复邮件或参加会议

  • 沟通成果:电话或拜访是否推动了下一步动作,比如约定下一次会议、确认需求、获取决策人信息

  • 推动深度:动作只是寒暄式联系,还是带有明确目标和推进意图


落地做法


  • 量化有效电话/拜访:每次电话或拜访如果有明确成果,记 1 分;没有成果记 0 分

  • 定期复盘:每周统计有效电话/拜访占比,低于标准的及时辅导

  • CRM 支撑:在 CRM 系统里,每次电话/拜访都记录沟通结果(成功推进/未推进/无效) 系统自动统计


这样,销售和管理者都清楚,哪部分动作真正有推动力,哪部分只是占时间。




2. 商机推进情况

动作做得好不等于商机推进顺利。


很多销售动作停留在表面,只是“打了电话、拜了访”,没有真正让商机进入下一个阶段。


判断标准


  • 阶段推进:每个商机是否从“潜在商机”推进到“方案制定”、“审批中”、“成交”

  • 推进速度:商机在每个阶段停留时间是否合理,过长说明动作效果低

  • 阶段成果:动作是否产出实际的决策信息、需求确认或内部推动材料


落地做法


  • 建立商机阶段定义:明确每个阶段的完成标准

  • 跟踪阶段变化:统计每个销售推动商机的次数和成功率


很多时候,动作多的人看似勤奋,但推进商机阶段的次数很少,通过 CRM 数据就能一眼看出来。




3. CRM 记录完整性

再有效的动作,如果没有记录,团队无法复盘,管理者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CRM 的记录完整性,是动作质量的重要体现。


判断标准


  • 客户信息完整:姓名、联系方式、职位、决策权限、兴趣点等

  • 沟通内容清晰:每次电话/拜访/邮件的目的、结果、客户反馈都记录在案

  • 商机状态明确:每个商机的阶段、下一步动作和责任人清楚可查


落地做法:


  • 建立记录标准:每次动作至少记录三要素——时间、客户、沟通结果

  • 定期检查:每周抽查 CRM 记录,发现空缺或信息不完整的及时纠正



完整的记录不仅方便管理者发现问题,也让销售自己清楚哪些动作有效,哪些无效,从而优化动作质量。




03



查结果——动作产出了什么?


动作和质量都达标了吗?最后一步要看结果,看看动作是否转化为业绩。


查结果,就是要评估销售动作的 实际产出和业绩贡献。


换句话说,销售做了多少有效动作,最终转化成了多少商机和收入。



1. 核心指标——看产出数据

在企业销售管理中,核心的产出指标主要包括:


  • 商机转化率:商机从“潜在客户”到“成交客户”的比例 

  • 成交金额:每个销售实际贡献的订单金额

  • 利润贡献:不同商机和客户的利润贡献不同 


落地建议:


CRM 系统可自动统计每个销售的商机转化率、成交金额和利润贡献,并生成周/月报表,便于直接比较和分析。




2. 客户层面——看产出价值

动作产出不仅仅是数字,还要看客户层面的价值和反馈。关键指标包括:


  • 客户满意度 :每次成交后,客户是否满意产品和服务 

  • 复购情况:老客户的复购率 


落地建议:


在 CRM 系统里给客户建立生命周期数据,包括首次成交时间、复购次数、客户反馈


定期分析复购率和客户满意度,发现销售在客户维护上的问题




3. 对比动作与产出——找到高产出动作

有了动作数据和结果数据,我们就可以做最关键的分析:动作与产出的对比。


  • 动作多但产出低:说明动作方向或质量存在问题,需要调整策略

  • 动作少但产出高:可以总结经验,复制到其他销售身上

  • 动作量与产出匹配良好:说明销售执行力和策略都到位


落地操作示例


在 CRM 系统里导出每个销售的动作数据(电话、拜访、邮件)


  • 对照每个商机的成交结果、金额和利润

  • 用表格或看板呈现动作投入 vs 产出结果

  • 直观发现“哪些动作高产出,哪些浪费时间”


通过这种分析,管理者可以明确指导销售:


  • 对低产出动作进行培训或优化

  • 聚焦高产出动作,提高团队整体效率




总结

动作多≠业绩高,三查模型帮你从动作、质量、结果三个维度快速找症结。


落地关键:


  • 数据记录要完整(CRM 系统非常适合) 

  • 定期复盘(周会、月会)

  • 聚焦高产出动作,优化或减少低产出动作


核心理念:让销售做对的动作、做有效的动作、得到实际结果。


三查模型很简单,但威力巨大,能让销售经理一眼发现问题,也让销售人员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改完有什么效果。


用好这个模型,再结合 CRM 系统的动作记录和数据分析,你的销售团队就不会再是“动作多、业绩低”,而是“动作精准、产出高”。


——The  End——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