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企微云”公众号完成申请
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
我要投稿
在大客户销售这件事上,我一直相信一句话:
你输,不是输在能力不够,而是输在节奏不对。
为什么很多销售跟单跟得很累,却总拿不下? 不是不勤奋,也不是不够聪明,而是:
机会判断错了:一开始就跟了个“假大单”;
培育动作弱了:客户不讨厌你,但也没有非你不可;
推进节奏乱了:越到后期越被动,最后被竞对临门一脚。
你看,很多单子不是输在最后,而是输在前面。
所以,大客户销售的本质,不是会不会推,而是知道每个阶段做什么,不做什么。
今天这篇,我们聊透一个超级实战的框架: “机会三阶段”:判断、培育、推进。真的落地,真的好用。
01
为什么要分阶段?因为大客户销售的坑太多了
大客户销售是个复杂游戏,里面有:
多角色:用户、采购、领导、使用部门……
多流程:立项、评审、对比、预算、法务……
多变数:预算变化、内部支持者离职、竞对搅局……
如果你把它当一个“推一下、聊一下、报价一下”的简单动作,那基本就等于把这单送给别人。
越是复杂的业务,越需要拆阶段。为什么? 因为每个阶段的打法完全不一样:
第一阶段讲判断:是过滤时间浪费;
第二阶段讲培育:是把地基夯实;
第三阶段讲推进:是有节奏地把单子落下来。
一旦你混在一起,整盘就乱了。
02
第一阶段:判断(看懂“值不值得打”)
很多销售的问题不是不跟单,而是“盲目跟单”。最典型三个场景:
喜欢把只是聊聊当成有机会;
看到大公司、大名字就冲上去;
客户越热情,自己越自嗨,但客户根本没预算。
判断阶段的目标很简单:把不值得打的机会过滤掉,把精力留给真的能打的客户。
1. 判断的核心三问
这三个问题不难,但非常致命:
(1)客户为什么要买?——需求是不是真的?
你可以跟客户聊 2 小时,但只要这三个信号没出现,就是伪需求:
客户明确说了痛点;
这个痛点影响到 KPI 或业务;
客户正在为这个问题找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这些,十有八九只是听听。
(2)为什么是现在?——窗口期有没有到?
客户不是一直都在采购周期,有三种常见状态:
窗口期:预算有、领导点头、时间紧迫。
观察期:在看,但没打算现在买。
冻结期:预算锁死、内部在大调整。
很多销售明明遇到观察期,却硬推成窗口期,结果白忙一场。
(3)为什么是我们?——胜算有没有?
有没有胜算的关键不在产品,而在三点:
客户内部是否已有固定供应商;
决策人是否认识你、信任你;
竞对是否在深度绑定客户。
你可能功能比竞对强,但大客户不一定看这个。
判断阶段就是要问清楚:“我们打这单,有没有现实优势?”
所以在CRM系统里,第一轮的跟进一定要标记清楚
客户基本信息
以及客户状态
客户级别
如下所示,这些线索信息,都是未来跟进投入度的重要判断因素。
2. 判断阶段必须做的动作(能落地)
很多销售判断机会全靠感觉,这非常危险。 判断必须用动作支撑:
(1)收集客户四类关键信息
当前痛点(影响业务吗?)
预算情况(今年有吗?)
负责人是谁(他在内部的角色是什么?)
采购节奏(周期多久?流程怎样?)
(2)对客户做红黄绿标记
绿灯:能打的机会(重点投入)
黄灯:需要培养(观察投入)
红灯:基本没戏(果断放弃)
这个方法可以极大降低浪费时间。
(3)用客户三问验证机会质量
你问问客户,也问问自己:
他为什么要买?
为什么是现在?
为什么是我们?
如果三问中有两问说不清,那这单基本不健康。
3.判断阶段为什么要用 CRM系统?
大部分销售判断不准,是因为:
全靠自己记
信息碎在微信里
判断靠感觉
老板问进度时只能瞎编
而一个实际可用的 CRM(比如我们自己在用的简道云),能把所有“判断阶段该记录的关键字段”都结构化,比如:
关键决策人信息
预算情况
项目风险
当前阶段(自动落判断)
销售不需要再自己记小本本,系统会自动提示你哪些信息还缺,哪些是风险点,机会到底红黄绿。
不夸张地说,有了 CRM 的支持,判断阶段至少能准 50%。
最后补充下判断阶段常见的三个大坑
坑 1:客户只愿意见你,不代表愿意买你
愿意聊 ≠ 有需求 愿意听 ≠ 有预算 愿意对比 ≠ 有机会
坑 2:销售太容易自嗨
客户:你们产品不错,可以了解一下。
销售:哇!这是个大项目!
这是最常见的翻车点。
坑 3:老板逼着销售把所有客户写成有机会
造成漏斗失真 → 预测混乱 → 决策错误 → 团队浪费
判断阶段最关键的就是:宁愿少报机会,也不要瞎报机会。
只有判断做准了,后面的培育和推进才有意义。
03
第二阶段:培育(把“听听”变成“想买”)
很多销售以为推进才是关键,其实不对。
大客户业务 80% 的成功都是在培育阶段决定的。客户不是拿着预算来找你,而是你让他:
觉得你懂他;
感觉你能解决痛点;
感觉跟你合作风险最小;
感觉你比竞对更靠谱。
这不是推动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
1. 培育阶段的三个核心目标
(1)让客户内部达成共识
大客户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往往有:
用户部门
采购部门
IT 部门
财务部门
领导层
隐形关键人
只要其中一个不同意,项目都可能死掉。
(2)让你的方案成为客户内部的主流声音
不是你自己觉得方案好,而是:
用户部门认可
采购部门觉得合理
领导觉得价值清晰
IT 觉得风险可控
别人帮你推,比你自己推更有效。
(3)建立信任感与专业感
客户不会选最便宜的,也不会选最豪华的,但会选:最了解他场景的。
这是培育阶段的根本。
2. 培育阶段关键动作(很多销售都做得不够)
(1)深度诊断,走现场、访流程、找痛点
大客户不吃 PPT,他们吃什么?
“你比我还懂我的问题。”
你只要说到客户心口痛的地方,他马上会信你。
(2)给客户一份初步方案
不是报价,而是:
业务现状总结
痛点归纳
初步解决思路
实施可能路径
行业类似案例
让客户感觉到:你不是来卖产品的,是来解决问题的。
(3)建立持续触点(长期关系)
常见方式:
周报、月报
场景文章推送
项目群沟通
小范围 Demo
标杆场景分享会
大客户不可能一次就成交,需要节奏性触点。
(4)对齐多角色(关键动作!)
不同角色关心不同的东西,你必须提前准备:
用户关心:能不能解决问题
采购关心:价格是否合理
IT 关心:系统是否稳定
领导关心:ROI、风险、交付保障
你必须一一对齐。
3.CRM 在培育阶段怎么自然发挥作用?
销售在培育阶段最大的难点就是:
关键人信息记不住
沟通记录散在微信
内部同步靠嘴
老大无法判断你到底做没做事
培育动作没节奏
一个好用的 CRM 能解决什么?
多联系人记录:每个关键人的角色、态度、影响力透明化
客户画像自动沉淀:形成真正的“客户知识库”
沟通记录自动关联:邮件、电话、会议都不再丢
培育动作可计划:系统自动提醒“下次跟进行动”
不是为了推 CRM,而是现实里不用 CRM,培育阶段几乎不可能专业化。
4. 培育阶段的典型错误
错误 1:只跟一个联系人
永远是大坑,因为:联系人一变 → 项目归零。
错误 2:只讲产品,不讲价值
讲功能不如讲场景,讲场景不如讲结果。
错误 3:动作不持续
客户不会因为你讲了一次就信你, 但会因为你持续跟进而越来越信你。
总结一句话:
推进是向前推,培育是把地打实,地没打实,推进都是假动作。
04
第三阶段:推进(把共识变成合同)
推进并不是催客户,也不是求跟进。推进的本质只有一个:
把项目拆节点,让每个节点可控,让节奏稳下来。
1. 推进阶段的核心目标
明确采购流程
明确内部决策链
明确合同节奏
明确竞争策略
明确风险点
明确下一步动作
一句话:
让项目像开火车一样,沿着轨道往前走,而不是乱撞。
2. 推进阶段的五个关键动作
动作 1:锁关键人(牵头人 + 决策人)
牵头人不站队 → 项目很慢
决策人不认可 → 项目直接死
必须早确立。
动作 2:确认真实采购流程
注意,是真实流程,不是客户口头说的流程。
很多客户说两周能走完,结果你发现实际流程要:
技术评审
内部对比
方案会
预算审批
法务审核
合同盖章
不提前拆清楚,最后永远是被动的。
动作 3:拆成交路径
大客户成交不是一句话,是多个环节组成的,你要拆:
技术环节:评审、方案、PoC、内测
商务环节:报价、对比、谈判
风险环节:预算卡、领导变动
行政环节:合同、法务、流程
同一个环节没有动作 → 整个链条都是假动作。
动作 4:明确竞争策略 | 你为什么能赢?
不是讲我们功能更强,那没意义。
竞对有强关系你怎么办?
竞对压价你怎么办?
竞对送 PoC 你怎么办?
竞对说你“经验不足”你怎么办?
这些都要提前制定策略。
动作 5:做风险清单 + 预案(Counter Plan)
预算有风险 → 找备用预算来源
领导可能变动 → 多建立关键人
内部有反对派 → 先处理反对意见
竞对动作激进 → 准备反击内容
推进不是乐观主义,是悲观准备 + 乐观执行。
3. 推进阶段常见错误
错误 1:急着报价
大客户越早报,越容易被拿去压价。
错误 2:没有真实时间表
你不问,客户不说 → 节奏乱套
错误 3:没做竞对分析
你不知道竞对在干什么,就等于盲打。
一句话总结:
推进不是追着客户跑,而是建立节奏。 没有节奏 = 没有控制力 = 没有胜算。
05
三阶段闭环:判断靠准,培育靠深,推进靠稳
你会发现:
判断做不好 → 跟错单
培育做不好 → 客户只把你当备选
推进做不好 → 节奏永远落后竞争对手
三阶段不是选其一,而是互相依赖:
1. 判断阶段:做减法
过滤掉没价值的机会,省时间、省精力、省资源。
2. 培育阶段:做加法
加需求洞察、加关系触点、加内部共识。
3. 推进阶段:做拆法
拆节奏、拆步骤、拆风险,让每一步都可控。大客户销售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系统工程。
最后收个尾:
为什么要掌握三阶段?因为这是大客户销售的底层逻辑。
最后用一句话把全文收住:
大客户销售不是跑得快,而是节奏对; 节奏不是靠经验,而是靠“判断—培育—推进”。
如果你把三阶段做顺了,机会自然越来越稳、越来越大、越来越可控。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2025-08-19
2025-08-19
2025-04-17
2025-07-18
2025-09-15
2025-11-05
2025-04-10
2025-07-18
2025-04-12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