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尾客户数量庞大、价值分散、触达难、转化低的特点,传统单一渠道运营已难以奏效。银行逐步构建起一套以数据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多渠道协同发力的线上协同经营体系。
1.多渠道协同的精准触达体系
整合手机银行、微信生态、企微、智能外呼、短信平台等触客渠道,形成“多轮次+分层式”漏斗触客模式:
(1)前端引流
通过手机银行活动页、公众号推文、朋友圈广告等吸引客户关注。
(2)中端筛选
借助智能外呼系统识别断点客户,初步判断意向层级。
(3)后端转化
人工外呼或企微跟进高意向客户,完成产品推荐与转化闭环。
2.策略库支撑的标准化运营能力
建立“全行统一+分行特色”相结合的策略库,围绕长尾客户生命周期设计专属动作,如伪长尾激活、级客户巩固、临界提级客户促动等,已沉淀超百项有效策略。
3.数据中台赋能精准营销
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客户画像动态更新、权益推送精准匹配,并通过客户数据大屏实时监控关键指标,预警异常趋势。
该行以“协同作战、精准触达”为核心,启动“长尾掘金计划”,目标是通过多渠道联动,推动长尾AUM稳步提升。主要举措如下:
1.第一步:客户画像重建
(1)利用数据中台对长尾客户进行三级标签分类(基础属性、行为偏好、潜在价值)
(2)锁定“伪长尾”“临界提级”“易流失”三类重点人群
2.第二步:多渠道协同触达
(1)手机银行首页推送定制理财专区
(2)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财富成长指南”
(3)智能外呼批量联系断点客户,筛选高潜客户
(4)企微一对一跟进重点客户,提供专属权益
3. 第三步:策略库精准匹配
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匹配差异化策略:
(1)0元户:发放1元理财券+活期宝产品引导
(2)1-5万客户:工资定投计划+消费返现绑定
(3)临界客户:专属利率上浮理财+达标抽奖
4.第四步:效果追踪与迭代
(1)通过BI大屏实时监测各渠道转化率
(2)每周生成客户转化漏斗图,动态调整策略
(3)建立客户流失预警机制,提前干预
5.第五步:成果表现
(1)三个月内激活沉默客户占比提升至32%
(2)长尾客户AUM环比增长9.8%
(3)客户复购率提升17%,社群活跃度提高35%
长尾客户经营不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而是数据驱动、多端协同、策略落地的系统工程。谁能在客户触达、信息传递、产品匹配、服务跟进等多个环节实现高效协同,谁就能真正释放长尾客户的巨大潜力。
对于长尾客户的管理不能再停留在粗放式分层阶段,传统的客户分类方式仅依赖于基础信息和资产规模,难以支撑精细化运营的需求。如今,借助线上平台(如CRM管理系统、企业微信)所沉淀的行为数据,银行应构建起一套更加立体、动态、智能的客户标签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一策”。
通常各商业银行客户标签体系可分为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客户的基本属性、行为偏好与未来预测,形成完整的客户画像闭环:
图:客户标签三阶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再是静态的客户描述,而是具备动态更新能力的“决策引擎”。通过标签驱动策略、策略反哺标签的方式,银行能够持续优化客户经营路径,真正实现从“千人一面”到“一人一策”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