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

华智微光CRM系统设计案例:中小企业如何用CRM做好客户管理?有哪些误区?

免费试用
 
华智微光CRM系统设计案例:中小企业如何用CRM做好客户管理?有哪些误区?
发布日期:2025-09-28 19:09:38 浏览次数: 113 来源:微光智慧

点击蓝字关注华智微光


您值得信赖的企业医生

专业管理咨询服务 | 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2022年,根据华为TOB销售管理系统的优秀经验进行抽取适配,华智微光帮助某30亿体量独角兽上市公司成功设计CRM管理系统,并由某微软CRM系统承接商具体实施IT开发,联合协助客户上线,解决销售线索机会点转化率低、投入回报率低、销售过程不可视、难评价的难题。

经过近3年的系统迭代,该企业已成功实现销售数字化的1.0转身,对三年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5%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将系统的1.0设计经验作出总结和分享,给需要建立CRM系统的TOB类企业以更多启发。




01

客户背景

01

某高科技独角兽行业,TO B模式,上市公司,行业技术第一;

02

前期凭借强大的产品和技术,迅速覆盖市场,有厚实的基本盘,但由于竞争增加,收入出现增长放缓和下滑,对于新的使用场景市场拓展乏力;

03

已经上线一期CRM系统,但效果不理想,线索机会点转化率低、投入回报率低、销售过程不可视、难评价等初期痛点解决得不好;

04

系统的使用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公司领导层面都觉得系统难用。



02

痛点分析

该公司上线一期系统效果不理想,主要面临的6个痛点:

  • 大量的公海客户无人认领,有部分销售认领后有效动作很少,不知道怎么管;

  • 销售什么时候录客户、什么时候录线索或录机会点...对上述问题规则制定不清晰,大量客户、线索、机会点漏录;

  • 机会点立项、机会点报价的决策规则不清晰;

  • 机会点的拓展过程信息、报价决策信息、客户信息没有得到保存;

  • 销售感觉多数填写界面复杂,难以填写完整,导致无法提交;

  • 公司和各级主管层面可查看结果统计数据,但是无法查看过程数据,不知道结果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03

原因总结

经过3天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导致问题的9大原因,主要是业务调研不足,以及IT系统的翻译和具体设计存在很大的输入缺失:


01

缺乏客户分类分级:

企业本身对市场和客户的分类缺失,客户分级规则不清晰,即管理重点挑不出来;该行业产品可以应用于下游诸多行业,而每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特点和客户特点非常不同,不做分类管理,就提炼不出来关键标签,无法往系统里打点。

02

客户档案不符合各类客户特点:

客户档案没有框架,没有导向销售要去了解的客户痛点、需求、客户战略、客户权力地图、机会决策链、业务流程和采购流程等,导致管理没有抓手。

03

客户关系没有提升性管理:

没有最基本的客户关系规划管理、活动管理、关怀管理、客户关键角色管理,所以客户档案创建之后,仅奔着签单去,不去耕耘客户,这本质上是对客户关系的认知存在问题。


04

只统计拜访次数,不关注拜访质量:

认领客户后,3天内拜访就可以“拥有半年客户”,但是半年内做了什么并不清楚,只定期统计拜访次数,每次拜访没有要求上传纪要,因此无法系统地针对拜访质量做出复盘和提升。

05

有立项机制,但系统没有固化:

名义上有立项评审,但是规范不具体,导致所有项目都会进行立项。前期评估不充分,研发盲目投入,回报率低。

06

合同和商机不关联:

机基本不录入,到合同阶段才直接录入合同,那么就无法对合同来源进行确定性路径的管理。


07

报价基于成本报价:

报价决策规则仅仅看是否高于成本,而没有从竞争视角考虑报价,导致错失了很多机会。

08

机会点过程没有落到系统管理中:

没有分析客户业务流程,不知道客户在什么阶段需要供应商提供什么价值,只是被动等待询价,然后按成本报价,这种模式在前二十年确实依据强大的产品技术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增强,该公司对竞争的不敏感,导致技术优势减弱,没有向前挖掘客户痛点和价值。

09

关键的测试过程缺乏管理:

现状是邮寄完样品后,就被动等待客户结果,而没有把测试过程纳入统一管理。测试过程不进行管理就会被对手抢先。




04

二期系统优化解决方案

(1)确立三段式系统演进路径,实现销售效率提升:


image.png


(2)把目前已进入的市场进行分类:深度讨论各市场的不同商业模式特点和客户视角价值点,利用现有优势,思考销售除了等待询价,还能向前做什么?直到可以参与到客户业务规划、产品规划中;同时把市场分类作为一个标签打入系统。

(3)客户分级:哪些是高价值客户,要挑出来重点管理,系统不要求管理全部客户。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该企业历史三年95%的销售额,来自2000多个客户中的199个客户,而总体65%的销售额,来自不到80家客户。据此可以在系统里打点,客户级别需要评审,高价值的客户就要求长期耕耘,录入的信息更多,但是可以分阶段录,不要求在创立客户档案时一下子录入。低价值的客户,则不需要录入很多信息,而是统一政策要求,比如必须先现金后发货,商务要求相对较高。

(4)对高价值客户档案进行规范共识:针对具体情况对完整的客户档案框架进行剪裁,共识了高价值客户作为土地要长期耕耘。重点是思考对客户有什么价值,并作为规范纳入系统。


image.png 

(5)客户业务分析:分析自身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保存?销售的每一步是怎么做的?再看客户在自身业务中,什么时候开始提及某一类原材料的供应商,我们能最早从哪个阶段切入,能不能做?以提升后续被指定采购的概率。共同讨论、共识,并把这个过程放到系统中。

(6)分别梳理不同市场的业务过程,增加需求引导环节,每个市场的需求引导不一样,比如新能源汽车类市场,在集成新功能时,需要该部件行业的TOP供应商给予专业意见,因此需要和客户联合开发。这些如何能变成一个销售的主动拓展、促成到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合作行为,而不是只能由高层自己去凭关系才能促成等等。那么梳理完各个市场的前期价值提供点,再整合到需求引导的统一UI界面去做规范。重点在于在到达客户采购部门环节之前,客户真正决策力量点已经形成对我的购买构想。所以在这部分抽取华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华为的LTC流程,而是要打造客户自己的销售流程。

 image.png


(7)部分场景的合同和机会点过程两个界面强关联:把第5点的管理要求,落到系统中,要按照这个过程,取得合同的概率才会高。而不是只拿到了合同却不知道怎么成功的。线索目前和机会点不必强关联,后续再看。

(8)项目立项规范:组织研发和销售共同讨论相互的需求和可实施性,如何能确保研发投入效率最大,又不错失市场机会的规则。

(9)项目报价管理:梳理基于竞争报价为原则的四个场景,参考各自的规则和需要录入的信息,供报价决策。

(10)样品测试过程管理:从邮寄到签收、测试开始、中途、结束评价的跟踪规范,全过程都要纳入系统。

(11)建立销售管道,实现销售过程到结果的拉通统计:


image.png


(12)销售管理部要建立系统管理机制,和业务例会结合,系统里跑的都是业务要呈现的过程和结果。




05

实际效果

  • 2022年一期上线后,到2024年底,销售总体收入规模提升63%,归母净利润率提升81%。

  • 系统漏录情况大幅度减少;

  • 立项评审的规范执行,提升研发资源利用率;

  • 在某个具体客户行业中,能够深入客户前期规划场景,在采购询价阶段中标率大幅提升。

CRM主流开发模式:是软件公司全包服务,“把线下搬到线上”。

目前CRM系统主流的做法是基于目前市面流行的微软Dynamics360系统、纷享销客、小马、销售易等软件公司或代理商的一整套从调研到蓝图设计、IT开发、UI测试到正式上线的全包服务,由软件公司通过访谈、材料分析等调研方式,了解业务过程,关键节点,再进行流程和角色定义、流程文件和流程图的开发,操作蓝图的开发设计,及软件编程和界面设计,UI测试等,最终实现系统上线。

经过多年的迭代积累,各大软件公司都积累了相当多的行业和场景、字段、流程经验,在新的项目上可以做到经验复制,快速开发上线,包括比较顶级的UI低代码开发模式,通过模块化的程序封装,让界面设计更为快速,而且便于调整,节省了开发时间。解决了基本的销售过程可视、数据可统计、可评价、客户和项目信息可保存、审批效率提升、审批更为规范等问题。


华为CRM开发模式:系统的最终目的也是流程的最终目的——多打粮食,打好粮食。

华为认为IT系统是业务跑通之后的经验落地,是新规范的提出。而不是纯粹指望IT系统来提升业务。IT系统开发本质是变革,第一责任人是业务一把手,而非IT部门。项目经理要确定业务一把手,成败最终问责业务一把手。

华为在吸收业界的丰富经验积累之上,根据自身目的,又将系统的作用扩大。


华为开发销售管理类IT系统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客户管理系统,对应“管理客户关系(MCR)流程”,于2008年之前上线。主要目的:落地MCR流程规范,构建客户关系战略控制点。

一个是销售过程管理ISALES系统,对应“线索到回款(LTC)流程”,于2011年上线,主要目的有4个:

  • 保障合同质量,解决当时的合同过承诺、条款不利,以及回款率低的问题;

  • 用流程复制优秀经验,以提升线索、机会转化率;

  • 聚焦投入高价值项目;

  • 在前3点基础之上,做到销售可视、过程可管理。


华为的销售领域IT系统也不是从销售组织诞生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几个标志性事件触发系统化管理升级:


  • 90年代到2000年之后,市场重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海外,从资源型客户关系、单点决策到陌生客户关系、复杂决策链决策的场景转变,华为引入埃森哲咨询公司客户关系的系统化管理咨询,进行“MCR系统”的开发上线;

  • 2006年,苏丹项目丢标触发反思总结的客户界面协同“CC3铁三角”机制构建;

  • 合同质量下降导致大量签单无法交付、无实际收入和回款,由任正非提出并反思总结的销售LTC流程、销售项目运作管理机制构建,和2013年的”ISALES管理系统“开发上线。


最终沉淀出销售领域的两个主要的管理系统。



06

思考与启发

⭐如何通过IT系统支撑构建客户关系战略控制点

1、 定位清晰:华为认真思考清楚和客户的关系是基于长期信任的价值交换,MCR系统实际上是长期耕耘的管理手段和日志。

2、 管好客户沙盘:客户分类、分级

3、 管好客户档案:系统要形成规范,让销售能够越来越了解客户

4、 管好客户关系结果:客户关系量化评价体系、客户关键事件

5、 管好客户关系提升过程:客户档案、客户关系规划、客户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日常接触拜访

6、 管好客户满意度:与ITR(问题到解决流程)IT系统对接

7、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机制让系统活起来。


如何通过IT系统支撑销售效率、质量提升?

1、 重点先分析客户业务流程和采购流程,看成交率低的问题是什么?合同签订后执行率低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优秀经验?对比自己的销售流程贴合情况,再去共同讨论、设计系统。

2、 反思在客户界面、内部资源牵动层面是否协同、协同是否合理,并进行讨论和优化,设计系统。


其他企业在开发时,不必拘泥于是一个还是两个系统,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考虑现实情况,可以先将现状搬到线上,但后续要做下述4点,作为系统优化的输入;

2、 TOB模式先思考清楚和客户的关系;

3、 重点研究客户的业务流程和采购流程,反思现有销售流程哪些节点是在被动等待,而不是按照客户视角推进;

4、 反思对外、对内的协同是否有问题;

5、 系统建立后必须有对应的机制去让系统活起来,让大家用起来;

6、 主流公司的软件程式化程度高,个性化无法100%实现,妥协的过程中也不能丢掉最初目的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文章声明:“微光智慧”尊重原创,所推送文章贵在分享。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供学习参考之用。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需转载、节选,请联系相应作者授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关于华智微光 = 

华智微光始于2016,是国内华为系管理咨询行业的先行者和实战派,以“成为值得信赖的企业医生”为愿景,通过对企业提供:战略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研发管理等业务模块的培训与咨询服务,为企业落地系统性的业绩持续增长解决方案。

华智微光的顾问团队主要由前华为高管与专家组成,具备多个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平均拥有15-20年的华为工作经验,在所在领域取得卓越成绩。拥有多年标杆企业推行管理变革的经验,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操经验。

公司创立以来,服务过的企业超过1200家,助力企业培养人才超10000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满意为首要目标。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