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

销售总喊“没线索”?2小时我把私海公海回收机制做进了CRM里!

免费试用
 
销售总喊“没线索”?2小时我把私海公海回收机制做进了CRM里!
发布日期:2025-11-20 17:37:28 浏览次数: 115 来源:ziko聊销售管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销售天天嚷嚷“没线索、没资源、没客户”。


结果你随手点开 CRM 的线索列表,一看吓一跳—— 上万条线索静静躺着,没人碰,连标记都没有变动。


更夸张的是,有些线索还标着当时


  • “急需咨询”

  • “正在选型”

  • “预算已批”


但状态停留在—— 未处理 / 未跟进 / 未联系。


你可能想问: ??? 那到底是谁没线索?


说句实话,不是没线索,是线索压根没有被好好用。 更准确点说:


线索不是死在市场部,而是死在销售的私海里。


这次我花了 2 小时,把“私海—公海—回收—再分配”这一整套机制做进了 CRM。 结果很简单:


  • 跟进率从 30% → 70%

  • 公海线索再激活率从 3% → 20%+

  • 销售不再喊没线索

  • 管理不再查谁偷懒

  • 线索利用率提升快得离谱



01



为什么销售嘴上说没线索,系统里却堆成山?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基本每家公司都中。



原因1:销售囤线索,是人的天性,不是态度问题

这个你别骂销售,任何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线索就像安全感,你永远会觉得:


“我先留着,搞不好哪天就用上了。”

“虽然暂时不急,但删了就没有了。”

“这个客户虽然不接电话,但万一明天想起来找我呢?”


结果就是:囤了 500 条,但真正跟的可能不到 50 条。


这就像你手机里的 App:装了一堆,说不定哪天用,最后一年都没点开一次。


所以囤线索不是恶意,而是囤积式安全感,但一个线索被囤一天无所谓,被囤一年,就彻底死了。




原因2:管理不敢动销售的线索(怕伤感情)

这点在中小公司最明显,老板想动线索,但又怕销售说:


“你不给我线索,还把我的线索拿走!”

“我刚想跟,就被回收了!”

“动线索就是削我绩效!”


于是管理选择—— 不动、不管、不敢碰,但你要知道:


不敢动线索,最后付出的就是线索的沉没成本。


你花几十万投广告、投线索,但最后被淹没在私海里,谁都不跟,那钱就跟烧了一样。



原因3:没有机制,靠自觉,线索必死

你要是靠销售自觉跟进,那你基本等于放弃,因为每个销售心里都有优先级:


  • 有可能成单的 → 跟

  • 看起来复杂的 → 放放

  • 觉得难搞的 → 冷处理

  • 不想跟的 → 扔哪儿放着


而且没有机制就意味着:


  • 没时限

  • 没责任

  • 没预警

  • 没处罚

  • 没流转

  • 没透明度


你说线索能不死吗?总结一句话:

线索不是被忽视,是被机制默许死亡。




02



私海、公海、回收机制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很多人以为公海就是谁快谁抢,错得离谱,私海、公海、回收机制,是用来解决三个问题的:



1. 谁来跟?怎么跟?跟到什么程度?

线索不是给谁都一样,不同销售能力不同,跟进节奏不同,客户类型不同。


机制的作用是线索与人匹配。



2. 哪些线索该留?哪些线索必须回收?

这里面有三类必须回收:


  • 长期不跟的

  • 跟进质量差的

  • 销售离职/绩效差的


否则线索永远卡死在一个人手里。



3. 线索如何流动?如何再分配?

线索不流动,就等于死水。 线索要循环:


销售A跟不了 → 回收 → 公海 → 匹配销售B → 再利用


这就是机制的价值。一句话总结:


公海不是用来抢的,是用来救线索的。




03



我用 2 小时做了一套线索回收系统


这部分是最硬干货,也最落地,我用的简道云CRM基于零代码,我就自己动手搭的。


下面我按功能讲,你照抄都能上。



1. 自动判定线索是否活着

线索只要没动静,就会被判定为濒危。我设置了三个时长节点:


  • 48 小时未首次联系 → 黄灯预警

  • 72 小时无跟进记录 → 红灯提醒

  • 7 天未跟进 → 自动回收


为什么是这三个时间?


  • 48 小时:测试销售是否有执行力

  • 72 小时:确认是否持续跟

  • 7 天:认定已经放弃,只是在占位


系统会自动弹提醒,不靠经理吼人。





2. 线索评分机制(A/B/C 三级)

很多销售喜欢挑客户,只跟好聊的,但线索质量从来不是主观判断。


我做了个自动评分模型,维度包括:


  • 线索来源(广告、自来客、活动…)

  • 行业规模

  • 联系频次

  • 是否打开邮件/短信

  • 是否访问官网

  • 跟进节奏

  • 是否填写表单/试用


然后自动分成:


  • A 级(高价值)→ 私海可长期保存

  • B 级(中价值)→ 限时跟进,不动就回收

  • C 级(低价值)→ 直接进公海,由系统二次分配


这套机制的价值是:

让系统替你判断哪个客户值得花时间。




3. 私海限额:彻底解决囤线问题

我设置的是每人 300 条私海上限——


  • 超过 300 条,会自动提醒销售“清理或跟进”。

  • 超过 48 小时不处理 → 系统自动回收。


这个规则很狠,效果也最好。 真实反馈:


  • 有人从 1200 条清到 230 条

  • 有人直接被逼着把半年都没动的线索处理了

  • 有人说终于能“看清自己的客户了”


囤线索问题,一刀解决。




4. 公海自动再分配:不是抢,而是智能分发

最关键的是这一步,公海不是谁快谁抢,那只会内耗。


我做的是“规则分配”,分为实时顺序分配和定时权重分配,比如优先分配给:


  • 最近 7 天跟进速度最快的销售

  • 达成率高、表现好的销售

  • 行业/区域匹配最合适的人


均衡分配,保证公平性,简单说:

努力的人能拿到更多线索。 不努力的人,只能看别人吃饭。


团队风气自然就上去了。




5. 离职自动交接:线索不丢、不乱、不打架

这个功能太重要了,以前离职一个销售,简直是大事件:


  • 线索没人认

  • Excel 来回发

  • 老板催、主管骂

  • 新老销售吵得要命


现在离职后:


  • 所有线索自动进公海

  • 自动按规则重分配

  • 谁也不用手工整理

  • 谁也不占线索做离职备份


彻底从混乱交接变成一键交接。




04



机制跑起来后,效果是肉眼可见的提升


给你几个非常真实的数据:



1. 私海跟进率从 35% → 78%

以前线索堆在系统里没人动。 现在系统天天提醒,不跟就回收,销售自然紧张起来。



2. 公海再激活率从 3% → 21%

你没看错:那些原本被判死刑的线索,被换到另一个销售手里后,居然就成单了。


为什么?每个销售擅长的客户类型不同。



3. 投广告的钱终于没有白花

因为线索不再死亡。 每条线索不是跟一次,而是跟三次、跟四次。


ROI 直接提升。



4. 团队内部不吵架了

以前全靠手抢、抢线大战。 现在自动分配、公平透明,没人抱怨。



5. 最重要:销售不再喊“没线索”了

因为系统会自动给他推线索,他想拒绝都难。



05



为什么我建议每家公司都要做一套?


这不是工具问题,这是生意问题。你想想:


  • 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 线索越来越贵

  •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你再让线索死在系统里,那企业是在慢性自杀。


做一套机制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


不夸张,这套机制能直接把你的成交效率往上提 30%-50%。




企业不是缺线索,是缺“让线索流动起来”的能力

很多老板觉得自己缺线索,其实不缺。 缺的是:


  • 跟进机制

  • 回收制度

  • 公平分配

  • 数据判断

  • 自动化流程


当你把私海、公海、回收机制搭起来后,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

线索终于不是一条条死在系统里,而是一个个流动起来、最终变成钱。



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

产品:企微SCRM系统+微信机器人+私域陪跑服务

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七天,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已交付6000+ 2B企业

 
扫码咨询